2016-07-07 jude
希尔排序不应该放在这个系列的,因为并不十分清楚它的原理,想要完整了解的朋友请看维基百科 下面是原理的简单解释: 继续阅读 »
2016-07-29 jude
原理 将待排序元素分为前后两部分,分别调用归并排序使它们有序 从头开始逐个比较前后两部分的元素,根据比较结果先后放进新数组,最终返回这个新数组 联想 归并排序用到了递归,递归终止的条件是待排序元素数量小于 2 归并排序比较之后不会交换元素,而是生成新的数组 继续阅读 »
2014-01-15 W.Y.
算法原理 归并排序(Merge Sort,台湾译作:合并排序)是建立在归并操作上的一种有效的排序算法。该算法是采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 归并操作(Merge),也叫归并算法,指的是将两个已经排序的序列合并成一个序列的操作。归并排序算法依赖归并操作。归并排序有多路归并排序、两路归并排序 , 可用于内排序,也可以用于外排序。这里仅对内排序的两路归并方法进行讨论。 算法思路: 1. 把 n 个记录看成 n 个长度为 l 的有序子表 2. 进行两两归并使记录关键字有序,得到 n/2 个长度为 2 的有序子表 3. 重复第 2 步直到所有记录归并成一个长度为 n 的有序表为止。 m 继续阅读 »
2014-01-15 W.Y.
算法原理 为什么叫鸡尾酒排序?其实我也不知道,知道的小伙伴请告诉我。 其实它还有很多奇怪的名称,比如双向冒泡排序 (Bidirectional Bubble Sort)、波浪排序 (Ripple Sort)、摇曳排序 (Shuffle Sort)、飞梭排序 (Shuttle Sort) 和欢乐时光排序 (Happy Hour Sort)。本文中就以鸡尾酒排序来称呼它。 鸡尾酒排序是冒泡排序的轻微变形。不同的地方在于,鸡尾酒排序是从低到高然后从高到低来回排序,而冒泡排序则仅从低到高去比较序列里的每个元素。他可比冒泡排序的效率稍微好一点,原因是冒泡排序只从一个方向进行比对(由低到高),每次循环只移动一个项目。 以序列(2,3,4 继续阅读 »
2014-01-13 W.Y.
算法原理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选择排序的主要优点与数据移动有关。如果某个元素位于正确的最终位置上,则它不会被移动。选择排序每次交换一对元素,它们当中至少有一个将被移到其最终位置上,因此对n个元素的序列进行排序总共进行至多n-1次交换。在所有的完全依靠交换去移动元素的排序方法中,选择排序属于非常好的一种。 more 实例分析 以数组 arr = [8, 5, 2, 6, 9, 3, 1, 继续阅读 »
2014-01-15 W.Y.
算法原理 基数排序 (Radix Sort) 是一种非比较型整数排序算法,其原理是将整数按位数切割成不同的数字,然后按每个位数分别比较。基数排序的发明可以追溯到 1887 年赫尔曼·何乐礼在打孔卡片制表机 (Tabulation Machine)上的贡献。 排序过程:将所有待比较数值(正整数)统一为同样的数位长度,数位较短的数前面补零。然后,从最低位开始,依次进行一次排序。这样从最低位排序一直到最高位排序完成以后, 数列就变成一个有序序列。 基数排序法会使用到桶 (Bucket),顾名思义,通过将要比较的位(个位、十位、百位...),将要排序的元素分配至 0~9 个桶中,借以达到排序的作用,在某些时候,基数排序法的效率高于其它 继续阅读 »
2014-01-12 W.Y.
算法原理 冒泡排序(Bubble Sort,台湾译为:泡沫排序或气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冒泡排序算法的流程如下: 1.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 继续阅读 »
2014-01-14 W.Y.
算法原理 先上一张堆排序动画演示图片: 1. 不得不说说二叉树 要了解堆首先得了解一下二叉树,在计算机科学中,二叉树是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树的树结构。通常子树被称作“左子树”(left subtree)和“右子树”(right subtree)。二叉树常被用于实现二叉查找树和二叉堆。 二叉树的每个结点至多只有二棵子树(不存在度大于 2 的结点),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次序不能颠倒。二叉树的第 i 层至多有 2i - 1 个结点;深度为 k 的二叉树至多有 2k - 1 个结点;对任何一棵二叉树 T,如果其终端结点数为 n0,度为 2 的结点数为 n2,则n0 = n2 + 1。 树和二叉树的三个主要差别: - 树的结 继续阅读 »
2016-09-04 craneyuan
在了解堆排序之前,我们有必要清楚“什么是堆呢?”。 堆(英语:Heap)是计算机科学中一类特殊的数据结构的统称。堆通常是一个可以被看做一棵树的数组对象。在队列中,调度程序反复提取队列中第一个作业并运行,因为实际情况中某些时间较短的任务将等待很长时间才能结束,或者某些不短小,但具有重要性的作业,同样应当具有优先权。堆即为解决此类问题设计的一种数据结构。 堆的逻辑定义: 堆的实现通过构造二叉堆(英语:binary heap),实为二叉树的一种;由于其应用的普遍性,当不加限定时,均指该数据结构的这种实现。这种数据结构具有以下性质。 任意节点小于(或大于)它的所有后裔,最小元(或最大元)在堆的根上(堆序性)。 堆总是一棵完全树。即 继续阅读 »
2016-06-23 jude
《编程珠玑》第 32 页,提到:“尽管第一个二分查找程序于1946年就已经公布了,但是第一个没有 bug 的二分查找程序在 1962 年才出现。”还说参加课堂测试的专业程序员中, 90% 写的二分查找程序都有 bug 。 真的有那么难吗?我心血来潮,动手写起了快排(不要问为什么不是二分查找)。隐约记得快排的原理如下: 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