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群居的艺术》

2018-09-16 jude 更多博文 » 博客 » GitHub »

原文链接 http://judes.me/reading/2018/09/16/%E8%AF%BB%E7%BE%A4%E5%B1%85%E7%9A%84%E8%89%BA%E6%9C%AF.html
注:以下为加速网络访问所做的原文缓存,经过重新格式化,可能存在格式方面的问题,或偶有遗漏信息,请以原文为准。


闲话

两个星期前就看完这本书,那时回头一想自己好像学到很多,但又说不出个大概来。就像走进宝库,却空着双手出来,十分尴尬。

而且因为 kindle 的问题,我做的标注全不见了。于是又花两周再读一遍,同时用 xmind 边读边整理(整理文件在这里可以看到)。不敢说自己消化了多少,但就算以后忘得七七八八,再看一眼 xmind 会很快捡回来。

恰好那段时间重看了「笃姬」,对「参勤」制度、幕府与地方大名之间的冲突因为这本书有了新的认知。

正文

光从书名,你很难看出这本书的野心和涉及范围。它要说的既不是“群居”,不是“艺术”,也不是一种“生存策略”。在我看来,作者试图描绘人类社会从最初到如今的变化,推动变化的力量,以及影响各地、各个时间段变化的因素;还有各处的人们在面对这种力量、这些因素时所采取的对策。

这个企图有点宏大,作者也自认并非专业人士,在有所不知的地方————就像古装戏剧的导演,在遇到某些服饰问题时,就算不确定是否如此,也不能让演员们光着身子————他会脑补一段。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要记住这些都只是作者的个人见解,很可能不是学术界的公论。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各自的题目为:超越邓巴数,群居的艺术,秩序的解耦。个人认为理论最完备的是第一部分,其他部分越往后写得就越像散文。可能是因为针对新近世界的研究不多,各方面都没有相对令人信服的定论,又或者是近现代世界变化太快,令人看不清楚。

第一部分取名“超越邓巴数”,邓巴数这个描述人类熟人数量极限的术语在古代社会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者将它当作理解古代社会组织演化的线索。而当人类征服其他物种,逐渐成为自已生存下去的最大竞争对手,战争作为争夺资源的方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超越邓巴数,走向大型化的强大力量。

此后,为解决大型化社会内部冲突,出现了强化父权、强调辈分等级、建立婚姻网络、组织司法系统等等手段。为了对外赢得大型战争,出现职业分化(武人),职业分化又带来了阶层流动,发展出新的组织团体(门户、朋党)。

最终,等这些都成熟起来,如果能凭借最强大的武力征服周边小社会,一个大型国家很快就能建立起来。

在我看来,现代中国和欧洲今日的差别,根源就在于 2000 多年前,秦灭六国建立大一统集权国家。而欧洲在各种势力的均衡对抗下,无法出现统一全欧的霸主。与欧洲从下往上组织社会不同,中国从此只从上往下组织社会。

书的第二、三部分讲的是国家建立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语言、人口信息流动、司法系统、宗教信仰,权利、资产、金钱、价值观等等。简单说就是人类社会的连接和融合。

每个小章节都会或多或少提及第一部分说过的主张,时空跨度也比较大,可以独立阅读,因为信息量大,我也不便总结剧透。

挑一个最近感兴趣的点来说:第三部分,“从财产到资产”。在司法系统没有完善甚至还没建立之时,约束人行为的主要是一系列的禁忌。法律的完善让禁忌可以带上“条件开关”,在特定条件下可行,变成权利。资产是权利的一种,完整的资产权利应该包含: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

如果能清楚划分资产权利,并提供完整的法律保护,就能给经济发展注入异乎强劲的动力。在中国,有很多资产权利因为一股压倒性强大力量的影响,是不完整的,这种不完整性甚至不可预期。

比如农村的集体土地,它的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都是不完整的。虽然地分了给你,但你不能自己决定在上面建厂、不能占有收益(收益集体归所有)、更不能把这块地转让出去。

作为资产权利完整性受损不可预期的例子,今年监管部门多次发话要求银行严控住房抵押贷款,这样一来,城市居民的房产难以用于抵押,一部分使用权就受损了。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的 GDP 影响不大,只有 0.2% 到 0.5% 之间,但这事影响了对中国经济发展(政策)的预期,一切变得难以预测。没有稳定的预期,资本难以做规划,也不会逗留。于是国家又要严控外汇,追缴那些已经逃离的,不回来就追究人的责任。

结语

书读着读着,不禁联系实际。在古时,众多人类社会组织相互影响还不太强时,还能处在各自的形态相安无事;如今,人类社会已经将地球逐渐变为一个“村子”,各种形态有被融合的趋势。中国是全世界最独特的存在,会被融合,还是被借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