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2018-04-15 jude 更多博文 » 博客 » GitHub »

原文链接 http://judes.me/reading/2018/04/15/institutional_logic_of_governance_in_china.html
注:以下为加速网络访问所做的原文缓存,经过重新格式化,可能存在格式方面的问题,或偶有遗漏信息,请以原文为准。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由周雪光所著, 2017 年出版,是集作者多年研究之作。原以为它主题敏感,会被列为禁书不许出版,上网一查,发现各大书店曾经有售,可惜半年不到最终还是下架了。不过后来作者直接把 PDF 格式的书放到网上开放阅读,没读过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这个网址下载 PDF 。

这书讲了些什么呢?偷个懒,直接用书中原文总结一下:

首先分析阐述一统体制与有效治理之间的深刻矛盾;然后阐述中国政治运行过程中演化出的三个应对机制,即决策一统性与执行灵活性之间动态关系、政治教化的礼仪化、运动型治理机制;我将在最后一章讨论这些应对机制所产生的一系列后果,以及由此所生的诸种现实困境。

以下是我读完之后的见解。

一统体制与有效治理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国家治理的基本矛盾,是作者论述所有现象、存在问题的根源。

中国自秦以来,尽管改朝换代,一直不变的就是一统体制;为维持一统体制,需要竖立权威,中国两千年来走的都是 卡理斯玛权威 路线,强调禀赋超凡的领袖如何不断创造“奇迹”获得民众拥护。

一统体制要求统一的决策,而卡理斯玛权威要求不断创造“奇迹”。随着治下人口增长、治理地域扩大,制订和执行统一又创造“奇迹”的决策变得越来越难。

另一方面,领袖要统治偌大的国家,要依靠官僚系统。如何安排官僚系统执行“统一又创造「奇迹」的决策”,如何验收执行成果,如何在官僚系统失效时贯彻国家意志,中国都有一套独特的制度;反过来官僚系统也有应对的方法。双方都在不断进化,随着时间推移,引发的问题也不一样。

看我一味总结书中所说,不如直接看书。下面用书上的原理来解析一些现象。

一,很多中央下发的文件都有一个明显的语病,没有主语。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为例,“战略定位”部分提到四个不同的目标,都没说由谁来执行。

中央文件没有主语、目标模糊,实际上都是在留下灵活的执行空间,让下级政府因地制宜地解读、实施。这样既实现了决策一统性又不失执行灵活性。

二,整治个别违规案例时,严厉惩处违规者,但给人的感觉是治标不治本。

以最近整治地方违规举债为例,这一篇财政部官网登载的《对地方政府违规举债必须「零容忍」》,文中说到地方政府违规举债一旦被发现,财政部将「杀鸡儆猴」,但地方政府举债的动力依然巨大,不解决这点,严厉惩处只是治标不治本。

中央很多政策是需要执行“灵活性”的,但同样一个行为有可能被中央视为对政策的“偏离”。有时候整治的目标不是取消这些“灵活性”,而是规范“灵活性”的边界。

比如,2017 年 12 月公示的海口市政府违规出具承诺函一事,政府要求企业单位出资垫付征地拆迁资金 54.43 亿,承诺由财政安排资金偿还。这个违规事件没有人被问责。这一大笔钱地方政府拿不出来,中央政府不拨款,只能想办法向外界借款。实际上中央没有禁止借款,只是禁止这种形式的借款。

三,政绩工程

新地方官上任,大概率会上马资源密集型工程,一般认为这是政绩工程,事实上也是如此。中国对政府官员采取的考核晋升制度是“淘汰制”,这种制度衡量参赛者的相对成绩,而不是绝对成绩,一旦参赛者在某个级别上滞留,往上晋升的机会就越少,而且对特定级别的任职年龄限制有明确规定。这样的制度激励了政府官员追求短期出成果而且可以用数字准确衡量的(用以击败对手)政绩。

三,内涵段子被关闭

内涵段子最近被下令永久关闭,作为一个日活跃用户有 1200 万的产品,内涵段子关乎很多人的利益。接到关闭通知后,公司方面并没有提出异议,而是立即遵照指示执行。用户对此也没有多大反应。

虽然内涵段子涉及的利益很大,但这些利益是没有组织的。这些利益相关人士在政府面前——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像“一堆马铃薯”。

书中说到的:

在传统国家社会主义背景下,如果利益是有组织的,那么它一定是官方的;同样的,如果利益存在于官方渠道之外,那么它一定是无组织的。

……当代中国有效地垄断了社会动员的资源,否定了在其控制之外任何有组织的利益存在的合法性。

可以说是从政治角度对这事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