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有感

2018-03-31 jude 更多博文 » 博客 » GitHub »

原文链接 http://judes.me/life/reading/2018/03/31/dont_lessen_the_burden.html
注:以下为加速网络访问所做的原文缓存,经过重新格式化,可能存在格式方面的问题,或偶有遗漏信息,请以原文为准。


大约在半个月前,看了篇叫《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下面简称为《减负》)的热门文章。

这篇文章很长,从总结教育部长回答记者提问要点开始,接下来展示我国减负后果,到列举日本宽松教育的前车之鉴,最后以给出个人理解、建议结束。

看完之后,我很好奇网友们对《减负》的评价和讨论是怎样的,于是到知乎上看了十几篇评论,有分析教育本质是稀缺资源,说政府怎样做都是于事无补反而添乱的;有表示家长课外补习负担很大的;有举例说明公立学校教育水平下滑的;有调侃减负这是富人对穷人的“阴谋”,让穷人的孩子不能再靠考试翻身的。这些评论虽然角度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都反对教育部门给中小学生减负。

看到这么多评论,竟然没有一个赞成减负,或者对文章本身提出一些质疑。我直觉这不正常,假如大家是对的,为什么政府要一意孤行推行减负呢?反过来,如果政府这样做是合理的,为什么看不到一个稍微表示赞同的评论呢?

当时我没有探究这当中到底哪里不对劲,这半个月里我又看到另外三篇文章,分别是:

除了第一篇文章跟减负相关,其余两篇说的是别的事情,但它们都跟教育相关。我逐渐发觉《减负》以及网上对减负的讨论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那就是没有人站在普通学生的角度来发表对基础教育和减负的看法。

这个问题有三个重点,一是“普通学生”,二是基础教育,三是减负。

我相信中国大多数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学生”,而是希望孩子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能考进名牌大学(被国家归为 211 或者 985 的大学),但事实上每年能挤过高考独木桥考取 211/985 的孩子有多少呢? 全国平均下来大约是 7% 。对 93% 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十几年来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最后却几乎可以说在“读书”上是失败的。我们的学校除了教学生读书还教他们什么呢?

公立学校面向未成年人提供的是基础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这一点我相信全世界都一样。培养拔尖人才从来都不是公立学校的重点,它不应该因为这一点没做好而被指责。它应该给全国国民提供质量(接近)相同的通识教育、以及培养除了认知能力之外的其他能力,比如:同情心、自信、协作沟通能力、自我驱动能力等等。

《减负》一文以日本宽松教育引发“青年综合素质大幅下降”为例说明减负后果恶劣。因为一向怀疑热门文章中引用的数据真实性,我重读了《减负》一遍,同时查找相关资料,发现文中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

先不说文章开头有歪曲教育部长发言的嫌疑。

从作者给出的日本 15 岁学生参加 PISA 平均成绩表可以看出,12 年来日本 15 岁学生(初中三年级)数学有退步,科学能力基本持平,而阅读能力有进步。数据很难支持宽松教育“青年综合素质大幅下降”这一说法。

关于“学校反智主义流行”这一点, PISA 在 2012 年给出的报告完全不支持这个说法,报告在 "Learning environments" 一节指出从 2003 年起,中学课堂的学科氛围一直改善。在 2003 年有 81% 的学生表示自己专心听课(或只有个别课堂例外),这个数字在 2012 年为 91% 。

从报告给出的一些不被注意(却十分重要的)能力数据的看出,从 2003 年到 2012 年,日本的基础教育总体来说是有进步的:比如迟到率降低 7 % ,是同期平均值的 3 倍;对学校的归属感是所有参与 PISA 的国家、地区中提升最大的;对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提升了 5%, 同期平均为 0% ;对解决数学题的信心提升了 6% 。

之所以说这些是十分重要的能力,用原报告的话来说,是因为:

They are also valuable attributes that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lead full lives, meeting challenges and making the most of available opportunities along the way. In other words, much more is required of students - and adults - than just cognitive proficiency.

(这部分内容有兴趣的可以仔细看 "Student's enaggement, drive and self-beliefs" 这一节。)

作者还援引由《东洋经济》发表的题为“大学崩溃”的特辑,从侧面指出没有高强度的学习,就没有脱颖而出的人才。事实上,主流观点将日本科技论文数量、质量齐跌归因为大学研究经费锐减,而不是宽松教育。

早就有研究表明名次竞争是有损学生学习动力的。现实中有不少学生因为学习成绩跟不上而彻底自我放弃(逃学、在课堂上睡觉),就算把他们一天到晚锁在学校,把他们丢进书山题海里,他们的成绩也不会变好,反而会伤害他们。不知道文中作者怎样看待这些孩子?我觉得教育部门对此推出的禁止设立快慢班、禁止公布高考成绩排名等等措施没有错。

在给孩子人生前十二年的学科成绩打分排名的同时,损害的是那些支撑他们余下人生的不能被打分的能力:心理健康、同理心、沟通协作、质疑能力等等,那些能在网上就“减负”发声的人往往看不到、不关心的能力,才是真正国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