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一场梦

2018-01-01 白若水 更多博文 » 博客 » GitHub »

原文链接 http://inskyline.com/jottings/2018/01/01/a-jottings-2017meng.html
注:以下为加速网络访问所做的原文缓存,经过重新格式化,可能存在格式方面的问题,或偶有遗漏信息,请以原文为准。


一年的忙碌随着时钟的转动,到了2018年。2017年的时光如同曾经看过的老电影,某些情节清晰,细节却逐渐的模糊。忘记了哪个夜晚,在梦中醒来,又在梦中睡着。

踏在去向远方的路上,眼前出现一座高山。峰峦起伏,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深邃。走近了有流水的声音。顺着山路攀登,爬到半山,豁然开朗。主峰斜倾,半腰平台处有一八角凉亭。内坐着一人,眺望深思。循小道走去,看到亭子一副对联:「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位老人坐在亭中石桌边小凳上,花白的头发,梳着一个向右发髻,穿一件短袍,大襟、交领。我上前作揖问候,「打扰先生清幽了」。老人起身说:「有缘人千古一逢」。靠桌子坐下。

先生来自于三国时期吗?

老人点头,拿起一壶浊酒寄给我。开始攀谈起来。在哪个年代,世家子弟有才华者浪迹游学,结交四方好友,择乱世诸侯而入仕。贫苦有梦想百姓子弟,会选择参军,在战火中成长。

我对三国的军队比较感兴趣。老人更是兴致勃勃。

有梦想的青年很多,但是自己的队伍找到合适的人还是很难。在缺兵时期,到处是告示,承诺着参军后的种种好处,军队每到一地,尽可能的吸收流民,还得结交豪门大族,劝他们子弟入伍。老人感叹,自从到益州后,丞相大治之下,社会安定,招兵就更难了。最早入伍的人都怀着光复汉室的梦想。赤壁之后老兵们更是空前的亢奋。荆州战役后,队伍流散,荆州子弟从此进入不了汉军。而益州百姓安于农耕,汉军经常山地作战,比较辛苦,招兵难度大增。丞相以「光复汉室」为己任,而底层招兵,遇到合适的人,先看是否可以吃苦耐劳,然后其他方面衡量。而汉军衡量的标准,责任心永远是第一位。

老人说汉军战斗场地局于山中,驰骋骑技之士未必适应。而汉军中大多士兵都有有着一个奔驰野战的心。老人感叹早年在荆州,也曾大军奔袭过,基于这点可以在新兵面前陈述利害,基本说明时势。给新兵一个安定的心,并指导在军中切实的奋斗目标。

士兵的目标是分级的。大部新兵是为了提高个人能力,然后要求战功待遇。对于有战功要求的,部分为是位置的渴望,而更多的财物的需求。至于「光复汉室」的理想,在大多士兵心中并不亦然。又感叹到能和士兵出生入死,一直有这个心,但如果和士兵没有良好的理解的前提下,身先士卒的方式,士兵会觉的你所做的,理所当然。而三四个人之间多交流就可以相互理解,而一支队伍,相互信任往往是行伍者的难题。

先生您是怎么解决呢?

无他法,一直在行伍之间,士兵的难题自然是我的。每一次训练,每一个战役,我们一起前进,然后一起总结,即使输了,探讨如何把失败转化为成功,久而久之更多是对赢的渴求。而渴望『赢』,一半来自责任感,一般来自于目标。又解释到,军人的天职是打仗,打仗就是为赢,有责任心,对赢的渴望度就高。

先生高论!

这是好的情况,而队伍中,尤其像我们不是高质量的队伍,总有些人不能和万众一心。队伍的难度往往在这些人身上。这种人需要好的督导,需要任务细分,需要给他确定的目标,让他明白军法的考核,同时说明汉军军制的奖励。这类人单论某件事是明白的,但进入战场会迷糊,得时时提醒。我大汉之不能出岐山,是不能万众一心也……

老人有点伤感。我引开话题,先生可以讲下战场的情况吗?

我们前军,每一次战争需要最先到达战场。对战场环境要很敏锐,需要很快的识别出战场情况。蜀地战场多山,地形复杂,地形的影响好多时间是战争的胜负手。比如街亭战役。长期在丛山之中行军,士兵几乎都是步行,有敌情时更是不分昼夜,需要抢占有利的位置,需要给敌人当头一棒,更要接应好中军……这种情况下,前军没有明确划分情况下分三部分。敏锐之士快速达到战场,收集战场形式,选择营寨,确定攻击方向;威猛之士遇到敌情需要快速出击,不贪功,要快速形成局部打击;灵活之士既要前路支持威猛之士,还需要和中军做和呼应。

先生您是怎么参与呢?

选形、扎营部署,参与初期猛攻,带动大伙,然后做好呼应中军的进入,调整攻击方向。中军到后,按照中军的方针,灵活的侧翼攻击。一旦遇到失败,还是保护中军,掩护撤离……

前军是如此的重要。

先生叹气一口:在蜀地,前军肯定是最辛苦的。在幽燕之地,前军都是骑兵,这让我们士兵羡慕不已。至于重要,战争的胜利每一环都很重要要。给敌人毁灭的打击一定是中军,而且中军肩负整个战场的部署,前军在某种程度是灵活的支持。而前军和中军的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后军的支持。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千里馈粮」需要后军保证。随丞相六出岐山,受制于军粮,是天不给我大汉机会也?

老人又陷入伤感和叹息之中了,我急忙说「先生高见,让晚辈受教」。

岐山战役,并不是我们后军不力。

我疑惑中。

老人接着说。后军的支持不到,根本是国力。丞相拿一州之地对九州之兵,即使撼天也难动地啊!如长平之战,后人觉得赵括纸上谈兵输了,试想如果赵括有粮道不断呢?

赵括是中白起之计,导致粮道被断。

赵国近地利,而合六国,为啥还使给赵括困40多天,致使军中缺粮而怀必死之心冲锋,而死于乱中之中呢?

赵国军队尽出,没有人援助了吧。

长平之战后,王龁攻邯郸,就有乐乘和楚魏连军了,而且获得胜利。终其原因国家调度顺畅后,国力得到恢复。而丞相有萧何和韩信之才,也是一人也!

先生又伤感了起来。

我忽然觉得该问老人是谁了,又猜到应该是廖化。

寄过酒壶给老人,然后说先生原来是廖老将军。后人真是误会你了。

老人昂头大呼「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哈哈哈……

在大笑中我从梦中醒来。

忘记了梦的时间,这篇情景回放好多次,不知道是梦,还是电影中情节,应该不是现实,搞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