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谈美》
原文链接 http://judes.me/reading/2017/11/05/about_beauty.html
注:以下为加速网络访问所做的原文缓存,经过重新格式化,可能存在格式方面的问题,或偶有遗漏信息,请以原文为准。
十月份读了朱光潜写的《谈美》,大学之后就没读过这么务虚的书。
这里的“务虚”,它不是一种技能、对赚钱没帮助;它不会刺激你,让你感到快乐或者痛苦;它很费脑力,要你去理解里面的概念、定义;它还尝试着侵入你现有的世界观,或者引发共鸣、或者引发改变。
美,就是这样一种务虚的定义:就算某人完全不懂,也不会减损一分一毫他感受到的快乐,更不会影响他赚钱养活自己;要完全说清楚美为何物几乎不可能;就算能描述出自己心中的美,也不要指望别人能充分理解,因为有多少种世界观,就有多少种对美的理解,而对待世界观这种东西只能求同存异。
话题回到这本书本身。
作者写这本书,正值日本侵华、中国炮火纷飞的年代,此时聊些风花雪月的话题不但不合时宜,还显得没心没肺。不过选择这个时机本身正是作者对美的一种理解:美要跟人生的实际生活保持一定距离。如果跟实际生活距离太近,人往往就会不自觉联想到事物的实用价值,而忽略“事物的形相”。美也不宜跟实际相隔太远,否则它就不被理解。
作者继而表明自己对写实主义和把文艺跟道德联系起来的做法不以为然。两者都把美放在跟实际生活距离太近的位置。
我个人也很认同这两个观点。极端的写实主义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已身处现实当中,“高度还原现实”这个目标早就超额达成了。而把文艺跟道德联系起来,其实就是把文艺当作一种工具,否定了文艺本身的存在意义。
在说完“距离产生美”这个最重要的定义之后,作者分别讲述欣赏美和创造美。
创造美的章节没多少触动,究其原因大概是内里所讲我在别处早已知道,并且很认同吧。倒是在欣赏美中,作者认为“欣赏中都含有几分创造”这个洞见令人眼前一亮。
如果可以用一把尺子去量度人的“美感含量”,那么在此之前我认为普通人跟艺术家会分别处于尺子的两头,中间的跨度非常大,如今“欣赏中都含有几分创造”填补了中间的空白。
每个人从自身出发,对同一件切艺术作品作自己的解释,这也是一种艺术创作,只是跟艺术家的创作相比,它有更为明确对象和基础。
作者在收尾处论述美跟人生的关系。在我看来,正因为美要跟实际保持一定距离,无所谓要从中找出多少对实际人生的指导意义。
如果说“美”对人生有什么意义,是它开启了看待事物、度过人生的另一个与现实平衡的视角,从这个角度看到的是事物本身,每一刻都是当下、不用去想过去和未来。